连日来,晨报帮办报道了多个小区电动车进楼道屡禁不止的现象。徐州泉山区段庄街道法苑社区党委书记袁兰粉说:“到我们中院小区看看吧,业主自治,管理得非常好,电动车几乎没有进楼道的。”8月22日,记者来到中院小区一探究竟。
楼道内
不再有电动车身影
中院小区已经上房25年,共4栋楼、222户居民,基本家家都有一辆以上电动车。走进小区,在入口处可以看到几块摆放整齐的黑板,上面写了很多通知,其中最为醒目的一条就是提醒居民不要将电动车推进楼道。
记者随机探访了五六个单元,发现处处都很整洁,没有一辆乱停乱放的电动车,楼道里还贴着法苑社区提示楼道禁止电动车停放和充电的标语。
“我们的电动车现在基本都停在车棚,这要感谢业委会,他们整治工作做得非常认真。”居民杨女士感叹说,过去经常有居民推电动车进楼道飞线充电,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今楼道内已不再有电动车的身影,偶尔有居民将电动车临时停在楼前,也会及时挪走。
堵疏结合
线下线上两手抓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中院小区业委会副主任杨家萍接受采访时说,今年6月7日至6月13日,他们针对电动车进楼道的问题展开了集中治理。两个月来,业委会成员一直坚持每日巡查督导,让居民真切感受到了业委会为民办实事的决心与电动车不入楼道的安心。“我们还在小区楼道贴了一些宣传图,尽可能多方位提醒大家。”
整治绝非一日之功,志愿者每天至少巡查一遍小区。一旦发现电动车进楼道的情况,会上门通知或者拍照发到业主群里,通知业主前来挪车。遇到无人“认领”的电动车,业委会还有“小妙招”:他们准备了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楼道严禁停放电动车,严禁电动车充电!请您把车挪至车棚,多谢配合!”当场贴在车上,等待车主尽快挪走。
一些居民反映,业委会的这个举动让自己感受到了尊重,体会到了邻里间的人情味,所以自己也会更配合业委会的工作。
虽然线下整治很得力,但对于早出晚归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不太会去关注。晚上回家时匆匆走过小区入口,往往会忽略黑板上的通知。为了“拉拢”年轻人,中院小区业委会线下线上两手抓,专门成立了微信群,有大群、小群,通过线上方式与业主们进行互动。整治电动车进楼道时,志愿者实时拍摄很多照片和视频上传到业主群,与居民及时沟通,共同探讨如何解决电动车进楼道的难题,拉近了与年轻业主之间的距离。
当然,堵不如疏,中院小区去年在两个大型车棚内安装了50个充电桩,为了满足更多居民的需求,今年又陆续增加了20个充电桩。中院小区业委会主任曹健介绍说,下一步,小区将进一步优化两个大型车棚,争取让居民的电动车全部有地停、有电充,共同努力打造良好、安全的生活环境。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周杰 实习生 芦红侠